1. 紫砂桂是哪個品種
四季桂花什么時候換盆好?
我們購買四季桂花后,會換盆一次,這時給四季桂花換盆,最好是等四季桂花適應新環(huán)境以后,再更換盆土,不要急于換盆,以防四季桂花出現(xiàn)環(huán)境溫度不適宜,從而生長緩慢,或者死亡。
再有四季桂花養(yǎng)殖1~2年后,也要給四季桂花更換盆土一次,因為四季桂花在養(yǎng)殖過程中,使用太久的土壤會出現(xiàn)一些有害的蟲卵,還有土壤用久了,會出現(xiàn)板結(jié),肥力下降的情況,這樣的情況都是不利于四季桂花生長的,因此就需要更換盆土。
四季桂花可以說是常年開花,因此換盆時也要選擇桂花開花前后換盆。不過因為四季桂花害怕寒冷,在盛夏季節(jié)也會生長緩慢,因為四季桂花生長適宜的溫度是20~30℃之間,因此給四季桂花更換盆土時,最適宜的是春季的2~3月,以及秋季的10月??梢哉f現(xiàn)在這個時節(jié),就是很適合四季桂花換盆的時節(jié)。
給四季桂花換盆時,需要注意什么?
1、換盆
給四季桂花更換盆土時,需要準備新的花盆?;ㄅ栊枰峭笟庑院?、透水性好的花盆,一般來說可以使用泥瓦盆,或者是陶土盆,這樣的花盆雖然看上去不好看,但是對于養(yǎng)四季桂花是很好的。再有花盆的大小,可以根據(jù)四季桂花大小來決定,可以比原來花盆大一號就好。
2、盆土
四季桂花喜歡土層深厚的、土質(zhì)松散的、富有肥力的、排水順暢的微酸性土壤。給四季桂花準備土壤,可以用5份腐葉土、4份田園土、3份河沙混合使用。另外在給四季桂花換盆時,需要添加一些腐熟的糞肥,有利于四季桂花生長旺盛,開花更多更鮮艷。
3、去盆
把四季桂花去盆時。需要提前在花盆邊緣澆透水,這樣可以在給桂花去盆時,更加容易簡單。然后把花盆在地上輕輕磕動,為的是讓盆土和花盆分離。然后再把四季桂花由花盆中取出。
4、去土
把四季桂花從花盆中取出以后,就把四季桂花外面的土壤去掉一些。如果四季桂花出現(xiàn)生長緩慢的情況,可以讓把四季桂花盆土去掉多一些,然后看四季桂花根部是否有問題出現(xiàn)。如果四季桂花根部有腐爛的情況,可以把四季桂花腐爛的根系修剪掉,然后涂抹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之后再放在陰涼的地方晾曬后,再進行栽種。
如果四季桂花根系沒有問題,可以留下一部分護心土,然后再進行栽種,這樣有利于四季桂花緩苗生長快一些。
5、上盆
在花盆底部排水孔鋪一塊編織袋,上面放一些陶粒1~2厘米左右,再填一層腐熟的糞肥,上面再放混合好的土壤2厘米左右,再把四季桂花放在花盆中間。然后向里面填土,直到把四季桂花埋好。澆透水后,放在陰涼的地方緩苗7~10天左右,如果是帶護心土的可以緩苗5~7天,修根過的需要緩苗時間長一些。等四季桂花緩苗后,就可以正常養(yǎng)護了。
結(jié)語
四季桂花換盆最佳時間在春季2~3月,或者是秋季的10月份。給四季桂花換盆,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大一號的透水聽透氣性好的花盆,土質(zhì)松散、有肥力的、排水順暢的微酸性土壤。換盆時,把桂花從花盆中取出,看桂花根系有沒有出現(xiàn)問題,如果出現(xiàn)問題,可以修根,如果沒有可以帶護心土栽種就好。
2. 桂紫砂壺
1、煮茶法
唐代以前無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葉煮飲,唐以后則以干茶煮飲,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數(shù)民族流行。
漢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樹生葉烹煮成羹湯而飲,飲茶類似喝蔬茶湯,此羹湯吳人又稱之為“茗粥”。
唐代飲茶以陸羽式煎茶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別是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陸羽《茶經(jīng)·五之煮》就記載:“或用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晚唐樊綽《蠻書》記:茶出銀生成界諸山,散收,無采早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唐代煮茶,往往加鹽蔥、姜、桂等佐料。
2、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團餅茶經(jīng)過灸、碾、羅等工序,成細微粒的茶末,再根據(jù)水的煮沸程度(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鍋邊緣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在二沸時投茶煮,然后分飲。
具體過程就是:當鍋內(nèi)的水煮到出現(xiàn)魚眼大的氣泡,并微有沸水聲時,是第“一沸”,這時要根據(jù)水的多少加入適量的鹽調(diào)味,嘗嘗水的味道。
當水煮到鍋的邊緣出現(xiàn)連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時候,是“二沸”,這時需舀出一瓢開水,用竹夾在水中攪動使之形成水渦,再用量茶小勺取適量的茶末投入水渦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滾時,是“三沸”,這時將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鍋內(nèi),使開水停止沸騰。
此時,鍋內(nèi)茶湯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餑,但需及時將茶沫上形成的一層黑水膜去掉,因為它會影響茶湯的味道。然后再將茶湯均勻地舀入三個或者是五個茶盞中,而每盞的茶沫要均勻,陸羽認為茶湯的精華就是這茶湯上面的沫餑。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備器、選水、取火、侯湯、炙茶、碾茶、羅茶、煎茶(投茶、攪拌)、酌茶。與煮茶法不同之處:煮茶法中茶投冷、熱水皆可,需經(jīng)較長時間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時投入“茶末”煮。
3、點茶法
宋代點茶比唐代煎茶法更為講究,包括將團餅炙、碾、羅,以及侯湯、點茶等一整套規(guī)范的程序。區(qū)別與煎茶之處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時投茶煮,而是將茶末適量入盞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湯提點”(煮水瓶)注入盞中,先是調(diào)成膏狀,再接著注水,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與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盞中出現(xiàn)大量白色茶沫為止。
茶的優(yōu)劣,以餑沫出現(xiàn)是否快,水紋露出現(xiàn)是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zhì)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干,自然稱為“咬盞”。
宋代點茶時強調(diào)水沸的程度,謂之“候湯”。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沖點出茶的色、香、味。宋代點茶,煮水改用肚圓頸細高的湯瓶,因為很難用眼辨認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聲音來判斷煮水。
從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等書看來,點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茶盞、點茶(調(diào)膏、擊拂)。
4、撮泡法
明代開始,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的飲茶法,逐漸代替了唐代餅茶煎飲法和宋代末茶點飲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壺或蓋甌中中,以沸水沖泡,再分釃到茶盞(甌、杯)中飲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點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時期才流行。
朱元璋罷貢團餅茶,遂使散茶(葉茶、草茶)獨盛,茶風也為之一變。散茶代替龍團鳳餅,炒茶工藝逐漸流行,六類茶類開始逐步確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續(xù)。
3. 紫砂桂花砂由來
很好。
是紫砂泥料。原礦金桂砂泥料色澤素凈,泥質(zhì)細膩,鋪著均勻,很是有味,泥料顆粒感飽滿豐盈,質(zhì)感強烈。
早期金桂砂是「將段泥砂摻入紫砂泥」中,壺面上的粗粒黃砂如金星點點,令人百看不厭。
用桂花砂裝飾紫砂壺,有的藝人是將少許粗砂鋪在泥凳上,把濕泥條壓在粗砂上,這樣壺面上就掛滿桂花砂了。
4. 紫砂桂花是什么桂
紫砂壺器中,最早的“秋水壺”,為清朝道光年間的一把壺底陰刻有“秋水”二字的朱泥壺。此壺泥色純正,胎體堅實,制作痕跡宛然可見。蓋頂飾寶珠鈕,圈把垂耳,流略彎,壺腹飽滿,氣度秀逸,成型手法具有明顯的道光時期的典型特征此秋水壺,甄選宜興黃龍山優(yōu)質(zhì)原礦五彩桂花泥為原料,以全手工精制而成,作品壺身形如橄欖,美人肩,細長頸,一彎流由肩部伸展,力道恰如其分,圈形壺把下垂耳點綴,蓋面突起,并自然頂起一粒橢圓珠鈕,其形狀如同橄欖核,和壺身造型上下呼應,壺蓋壺頸子母線外翻,并吻合嚴密,通觀全壺,線條柔美纖巧,典雅秀氣,宛如一個大家閨秀,清新脫俗?!≡V五彩桂花泥,即以黃龍山五種優(yōu)質(zhì)紫砂原礦——紫泥,朱泥,段泥,白泥以及本山綠泥配制而成,乃紫砂配礦史上的杰作,深得拼紫技法,大有超越清代配礦大師楊彭年之勢!
以此泥料成壺,燒結(jié)后胎體砂質(zhì)感強烈,透氣性良好,宜茶性一流,只需稍加泡養(yǎng),壺器便可溫潤如玉,入手可鑒。作品壺體肌理粗而不糙,色澤深沉古樸,五彩顆粒遍布周身,形、神、氣、韻俱佳,用之,觀之,賞之,令人頓發(fā)思古幽情…
5. 紫砂桂是什么品種
佛珠的質(zhì)料主要有菩提類、寶玉石類、果實類、竹木類。佩戴佛珠手串很有講究,不能隨意佩戴,最主要的注意事項基本上就只有一條,就是清凈。
如果細說起來可以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一:不要手腕上帶著念珠去衛(wèi)生間方便,如果需要去的話可以將手串摘下放在上衣口袋里,夏天可以貼身掛在脖子上。
二:不要在夫妻同睡的情況下戴手串或者放在床邊。
三:吸煙或者用手觸摸過從蔥、蒜、韭菜或者飲酒時不能佩戴念珠,更不要將煙吐到手串上。
四:手串不使用和佩戴的時候應當放在佛堂里或者佛像跟前,有熏香的行人可以在每天早上起來使用之前用熏香熏一下。
五:不要隨意觸摸其他人的念珠。
六:念珠不要放在褲子兜里更不要放在屁兜里。
七:念珠在掛在脖子上或者掛在墻上時應該將佛塔向上。
八:請不要用摸過肉或者魚等不潔凈東西的手觸摸手串,在摸念珠之前應當洗手。
九:在計數(shù)的時候,每念完一串的時候,不要將念珠翻轉(zhuǎn)以后再計數(shù)要不間斷的循環(huán)計數(shù)。
十:不要在持念的時候隨意掄動或擺動念珠,要在腰部以上的位置嚴肅的鄭重的計數(shù)。
6. 紫砂桂是哪個品種的茶
答:桂花樹盆景的制作方法與要點有哪些1、栽植:應選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陰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選在通風、排水良好且溫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陰環(huán)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球,以確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堿土。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腐葉土2份、園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餅肥2份,將其混合均勻,然后上盆或換盆,可于春季萌芽前進行。2、光照與溫度:在黃河流域以南地區(qū)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應冬季搬入室內(nèi),置于陽光充足處,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陽光,室溫保持5℃以上,但不可超過10℃。翌年4月萌芽后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風向陽處養(yǎng)護,待穩(wěn)定生長后再逐漸移至通風向陽或半陰的環(huán)境,然后進行正常管理。生長期光照不足,影響花芽分化。3、澆水與施肥:地栽前,樹穴內(nèi)應先攙入草本灰及有機肥料,栽后澆1次透水。新技發(fā)出前保持土壤濕潤,切勿澆肥水。一般春季施1次氮肥,夏季施1次磷、鉀肥,使花繁葉茂,入冬前施1次越冬有機肥,以腐熟的餅肥、廄肥為主。忌濃肥,尤其忌入糞尿。盆栽桂花在北方冬季應入低溫溫室,在室內(nèi)注意通風透光,少澆水。4月出房后,可適當增加水量,生長旺季可澆適量的淡肥水,花開季節(jié)肥水可略濃些。4、整形修剪:因樹而定,根據(jù)樹姿將大框架定好,將其他葫蘗條、過密枝、徒長枝、交叉枝、病弱枝去除,使通風透光。對樹勢上強下弱者,可將上部枝條短截1/3,使整體樹勢強健,同時在修剪口涂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5、北方種植桂花:一般地說桂花廣泛栽種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qū),其適生區(qū)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但是北京、青島也可以種植桂花的。在“馮天哲”著作的“家庭養(yǎng)花300問”中就有說冬季在桂花的幼樹入冬后澆一次防凍水并在樹基部培土護根外,再用厚報紙7層包裹樹干和枝條,就能在北京露天過冬了。三年后就不用過冬再包裹了。桂花樹盆景制作的方法有哪些要點一、桂花盆景制作原則:立意構(gòu)圖深遠;師法自然實在;揚長避短增勢;動靜結(jié)合靈巧;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養(yǎng)眼;小中見大感悟;疏密得當?shù)皿w;主次分明搶眼。二、桂花盆景采用品種:作小型盆景宜選用“冬香紅”“冬香銀閣”“日香桂”、“大葉佛頂珠”、“月月桂”、“四季桂”、“九龍桂”、“柳葉桂”等;作中型盆景宜選用“大花丹桂”,“籽丹桂”,“朱砂丹桂”,“大花金桂”,“圓瓣金桂”等;制作大型盆景宜選用“大葉黃銀桂”、“金桂”、“大葉丹桂”、“大丹金桂”、“橙紅丹桂”。三、桂花盆景的取材:桂花盆景的素材主要來源于采用播種、扦插、壓條、嫁接、分株繁殖育苗和從山野采掘多年的流蘇樹樁,關(guān)于繁殖育苗技術(shù)和挖掘培育樹樁的方法不再贅述。四、桂花盆景整姿技術(shù)桂花盆景傳承了各流派技術(shù)特色,主要采用縮龍成寸、截干蓄枝、粗扎細剪、提根漏爪和控上促下等技法。樹形主要以曲干式、斜干式或飄逸式者為主,樹勢斜展,枝葉密茂,古樸自然,最耐欣賞,開花時,濃香四溢,沁人心脾。也可以根據(jù)樹形自由選擇采用懸崖式、附石式、文人式、枯干式、鑿削式、提籃式等表現(xiàn)手法。(一)枝片的盤扎修剪。桂花萌發(fā)力強,耐修剪,上盆后一二年,在梅雨季節(jié)或秋季開花后加工造型,采取攀扎與修剪相結(jié)合的方法。1、攀扎法:即通過棕絲、麻皮或金屬絲等攀扎材料,將樹木枝干彎曲成蟹爪、鹿角、云片、垂枝、風吹等形狀。北方桂花盆景主要采用金屬絲扎法,攀扎時先將金屬絲一端固定于枝干的基部或交叉處,然后緊貼樹皮徐徐纏繞,使金屬絲與枝干約成45°角,盡量避免交叉。2、修剪法:即通過采用摘、截,疏、傷等方式對枝干進行修剪,削弱、矮化、改變樹形。首先,對病殘枝、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對生枝進行剪除;其次,對留下枝條再進行逐年、逐節(jié)強度縮剪,逐步形成需要的樹型。3、突出主枝方法和缺陷彌補:突出主枝主要采用平衡主干加大飄枝(加長);加重主枝增險(加重);畫面失衡嚴重的可增加主枝造型(取衡);在風吹式造型著意渲染主枝的飄逸(增勢)。主枝缺陷彌補主要采用枝芽腹接法、蘗株靠接法、移枝靠接法、高枝吊盆法、合栽借枝法、鉆孔穿枝法。(二)樹干的彎曲和削鑿。主干可攀扎成曲干形或斜干式;主干較高者可適當短截,使基部萌生新枝干,不致下部空虛,或重剪上部枝梢及過密枝條,以刺激主干下部另發(fā)新枝,保持上下平衡,使樹形美觀,花葉繁茂。有時可對主干特別是老樁進行雕鑿,挖蝕處理。1、彎曲較粗的枝干,可先用麻皮包扎,并在需彎曲處的外側(cè)襯一條麻筋,以增強樹干的韌性。如枝干過粗,彎曲困難,還可用"開刀法",即用鋒利小刀在樹干彎曲處切開一條3~5厘米長的深口,切面再按上法用麻皮包扎,這樣既便于彎曲,又不易折斷。為利于切口愈合,最好使切面與彎曲所在的平面垂直。2、雕鑿樹干:為了顯示樹木蒼古,有時可用鑿子或鋒利刻刀依照造型技法對樹干進行雕鑿,成自然凹凸變化,還可剝?nèi)ゲ糠謽淦?,甚至將樹干劈去一半,使樹木呈現(xiàn)自然枯朽的蒼老姿態(tài)。但雕鑿時不可露出人工刀刻斧鑿痕跡。(三)提根漏爪。樹樁盆景講究懸根露爪、盤根錯節(jié),這也是盆景欣賞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1、提根技法:通常將樹木先種在深盆中,以后逐年去掉上面的壅土,使粗根提出土面。同時,還可將根部進行盤曲藝術(shù)處理,使其更顯得蒼古奇特,古樸野趣。但提根時要掌握適度,不可使根系一下子露出過多,以免影響樹樁生長,甚至造成死亡。根系細長而柔軟的桂花提根時,可將長根蟠曲成古雅之狀,但根系的盤曲要有條理和美感,不能亂纏胡繞,失卻自然,反而影響效果。根部造型方式有以下四種:換盆提根法、沙培法、加套法、引根法、附石法。2、根部缺陷彌補:在需要彌補的根部位,通過靠接補根法,即采用流蘇大苗根部進行修正彌補,增強虎踞龍盤的根勢;配石補根法即在根型不完美之處采用補石的方式彌補缺陷,增加情趣。如何制作桂花樹盆景的要點與方法(一)植物學知識屬木犀科,木犀屬。常綠喬木或呈灌木狀,枝葉濃綠,四季常青,亭亭玉立,姿態(tài)優(yōu)美。單葉對生,革質(zhì),長橢圓形,全緣或疏生鋸齒;葉腋具2~3個疊生芽?;ㄐ?,金黃色或黃白色,著生葉腋,聚傘花序呈簇生狀,開時芬芳撲鼻,甜香醉人。核果橢圓形,熟時為紫黑色。主要變種1.金桂,花乳黃色至金黃色,香氣濃郁。2.丹桂,花橙黃色至橙紅色,香氣稍差。其花色較深者為朱砂丹桂3.銀桂,花乳白色或淡黃白色,香氣較淡。4.四季桂,花四季連續(xù)開放,淡黃色,香氣較上述3種為淡。桂花為亞熱帶樹種,原產(chǎn)于我國西南部及華中等地,現(xiàn)廣泛栽培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華北地區(qū)只能作盆栽。桂花為喜光樹種,稍耐庇蔭,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嚴寒和干旱;要求生長在土壤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以pH值5.5~6.5的酸性土為佳。堿性土不宜栽植,也不耐積水。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生長緩慢,葉色黃化,不易開花。(二)取材與培育措施人工繁殖:桂花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壓條等法繁殖。通常以扦插、嫁接為主,播種法很少采用。扦插法在梅雨季節(jié)用當年生長的嫩枝扦插,成活率高。插條宜從品種優(yōu)良,植株健壯,可以10年生左右的桂花上剪取,長度8~10厘米,粗度0.3~0.5厘米,打去頂梢,保留2葉片。插前用萘乙酸100ppm溶液浸泡數(shù)小時處理,插入沙質(zhì)壤土的瓦盆中或苗床上,深度1B2~2B3,不宜過深,過深則通氣不良,易爛根。插后用手指將土壓實,澆透水,并及時遮蔭,保持一定濕度,常噴葉面水,土壤中水分不宜過多。約60天后,即可生根。生根后,可早晚透光,秋后增加光照時間,以促進生長,次年春季即可上盆栽培。嫁接法一般用枝接,枝接有切接、劈接和靠接等法。常用小葉女貞、小蠟、女貞等樹種作砧木。切接法應用較廣,嫁接時在距地面5厘米處將砧木剪斷,選擇樹皮較平滑的一側(cè),稍帶木質(zhì)部垂直下切,切成深2~3厘米的切口,接穗取一年生成熟枝條,長6~8厘米,帶有2~3個節(jié)位,將接穗下端削成2~3厘米的斜削面,并在其反面再斜削成約1厘米的短削面,然后將接穗長削面緊貼砧木的切削面,插入切口,使兩個切削面的形成層密接,再將砧木切口的皮層包被在接穗的外面,用塑料薄膜帶綁扎固定,封閉砧木切口和接穗頂端,防止水分蒸發(fā),則易成活。靠接是將接穗的母本枝條和砧木的母本枝條各削去長5~10厘米,深及干徑1B3~1B2的木質(zhì)部,將兩者互相結(jié)合,用塑料薄膜帶綁扎好,在成活后再各自斷離??拷映苫钍钟邪盐?,園林苗圃培育盆栽四季桂多采用此法。壓條法亦常采用,亦易成活。(三)上盆過程選盆:桂花綠葉黃花,四季常青,宜選用較深的圓盆或方盆,盆口直徑與桂花枝葉的蓬徑要大致相當,則利根系發(fā)育和生長。盆的質(zhì)地以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為佳。色澤以紫色或赭色較好,可與花、葉色彩有鮮明對比,增加其觀賞效果。用土:桂花喜肥,宜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盆栽桂花的培養(yǎng)土,通常用田園土、堆廄肥和河沙各1B3配制而成,要注意消毒處理,才不致感染病蟲害。栽種:桂花宜在早春或秋季栽種,上盆前在盆底墊上一層河沙或蛭石,以利通氣排水,上面再鋪上一層厚約2~3厘米的泥炭土或細泥,高達盆深的1B3。然后,將根部帶土球的桂花苗放進盆中,壅以培養(yǎng)土,用手指壓緊,填土至接近盆口,土面應比盆口低2~3厘米,以便于澆水和施肥。栽好后要澆透水,然后移至庇蔭處約10天,使其"服盆",逐漸恢復生長。(四)整姿技術(shù)加工:桂花萌發(fā)力強,耐修剪,上盆后一二年,在梅雨季節(jié)或秋季開花后加工造型,采取攀扎與修剪相結(jié)合的方法。主干可攀扎成曲干形或斜干式;主干較高者可適當短截,使基部萌生新枝干,不致下部空虛,或重剪上部枝梢及過密枝條,以刺激主干下部另發(fā)新枝,保持上下平衡,使樹形美觀,花葉繁茂。樹形:桂花造型以做成曲干式、斜干式或飄逸式者為佳。樹勢斜展,枝葉密茂,古樸自然,最耐欣賞。開花時,濃香四溢,沁人心脾。(五)養(yǎng)護管理放置場所:桂花盆景宜放在溫暖向陽處,夏季要適當庇蔭,避開強光直射。長江以北地區(qū)冬季須放進室內(nèi)越冬,室溫保持0~5℃較為安全。次年春季驚蟄前后即可出房。澆水:桂花盆土要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一般春秋季每隔3~4天澆一次,夏季高溫每天澆一次,冬季每隔7~10天澆一次,夏季須在早晚澆水,冬季則在中午前后澆水,使水溫與土溫接近,不致驟冷驟熱,傷害根系。秋季澆水要適量,梅雨季節(jié)要防止盆土過濕或積水。施肥:桂花以觀花為主,應供給充分的肥料。抽梢時,可施1~2次氮肥,促進枝葉生長;花芽分化和開花前,則以施磷肥為主。施肥前,盆土要稍干些,并宜先松下土,以便肥料的吸收。施肥的第二天應澆一次水。如用堆肥或廄肥,一定要完全腐熟后才能使用。應用化肥過磷酸鈣,其濃度不能超過2%。修剪:桂花的整形修剪,宜在秋后進行,剪去上部過強枝條,以均衡樹勢。過密的枝條要進行疏剪,并除去病弱枝條,使養(yǎng)分集中,以利開花。整形修剪配合水肥管理,可改善桂花盆景的健壯生長,保持優(yōu)美的姿態(tài)。翻盆:桂花盆景每2~3年可翻盆換土一次。新盆宜大一些,以利桂花根部生長。結(jié)合翻盆,剪去一部分老根和枯根,用竹簽剔去一部分舊土,換上疏松肥沃的新培養(yǎng)土,并在盆底放置腐熟餅肥為基肥,填土一定要壓實,這樣可促進桂花花繁葉茂。病蟲害防治:桂花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煤污病、藻斑病、根腐病、缺鐵病等,應針對病害情況,予以防治。葉斑病、煤污病及藻斑病可噴射0.5波爾多液或5%多菌靈500~1000倍液防治;根腐病的防治,應注意保持土壤疏松透氣,不要積水;如因真菌引起根腐時,可用代森銨200~300倍液澆灌根部。桂花常見的蟲害有葉蜂、粉虱、螨、長白蚧、黃刺蛾等。葉蜂、粉虱、螨可用40%樂果1500~3000倍液噴殺,長白蚧除人工刷除外,在第一二代若蟲時,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40%殺螟松500倍液噴殺。(六)觀賞桂花是著名的香花,葉色終年翠綠,樹姿挺秀明潔,盛花時綴金滿枝,碧葉黃花,濃香四溢,歷久不衰,令人心曠神怡。桂花多在秋季開放,故有"獨占三秋壓群芳"之譽。四季桂四季開花,觀賞期更長。另有一種"寒露桂",于晚秋開放,花期較遲,唐代詩人王維有"冷露無聲濕桂花"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