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加工技術條件
茶葉需要到當?shù)厥称匪幤繁O(jiān)督管理局辦理食品生產(chǎn)許可證。未取得食品生產(chǎn)經(jīng)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chǎn)許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chǎn)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用于違法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
2. 茶葉加工技術條件是什么
不見得!
六大茶類中,不少茶葉加工都要好好“曬個太陽”。這其實是一個形象化的說法,更多是一定溫度下,在通風和攤晾過程中,水分散失和自體分解的過程,也即茶葉加工中的“萎凋”。
一、萎凋過程
白茶、紅茶、青茶的加工,都需要一個萎凋過程。傳統(tǒng)上,一些茶葉往往采用陽光下萎凋的形式,而目前茶葉加工中,萎凋已不必然完全是陽光下。
在生產(chǎn)上,萎凋對茶葉品質的關系很大,如在白茶中,萎凋程度的不同直接決定了茶葉品質的好壞。在云南一些茶山,鮮葉一般需要在從山上運往山下才開始初制,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八個小時,在這個過程中,茶葉的萎凋其實已經(jīng)開始;而在一些茶區(qū),如祁門紅茶核心產(chǎn)地,鮮葉從采摘到初制則需要三個小時左右,其萎凋相對云南則較輕。這些都會對茶葉品質形成直接的影響,判斷茶葉的萎凋程度,對茶葉的品質有重要的意義。
二、鮮葉為什么要萎凋?
一般來說,剛采下的茶樹鮮葉含水量在73-78%之間,細胞組織呈緊張狀態(tài),葉質硬脆,在這種情況下不便進行揉捻,也不能塑造出良好的茶葉外形,茶汁在揉捻時極易流失,不利后續(xù)內含物質轉化的正常進行。萎凋就是利用鮮葉水分減少這一過程,促使茶葉外形與內含物產(chǎn)生緩慢而又有序的變化,從而為逐步形成了各茶類特有品質打下基礎。
三、萎凋程度與茶葉品質關系
萎凋程度的不同,對后續(xù)工序和制茶品質關系較大。
萎凋不足時,萎凋葉含水量高,可塑性差,揉捻時容易斷碎,甚至茶汁流失。制成干茶條索短碎,片末多,香低味淡,且?guī)в星酀?,湯色渾濁,葉底花青。
萎凋過度時,萎凋葉含水量少,葉子干硬,粘性小,揉捻時難以成條,且碎末茶增多。這樣制成的干茶條索松拋,片末多,香低味淡。色澤灰枯不顯毫,湯色葉底偏暗。
萎凋在烏龍茶加工中被稱為“走水”,這名詞叫得很生動,萎凋過程中的水分散發(fā)是在有秩序且茶青帶有生機的情況下進行的。水分沿著葉脈擴散,經(jīng)由葉緣的水孔與葉面的氣孔(大部分在葉底)蒸發(fā)。這與直接曬干是不同的,鮮葉必須在這樣繼續(xù)保持生機的狀態(tài)之下,讓鮮葉內的酶帶動各種成分的氧化,如此茶葉的色、香、味才得以形成。
3. 茶葉加工工藝
喝茶需要注意的幾個事項你都知道嗎?
1.不適宜喝濃茶
有些人泡茶就是為了提神,所以泡茶的時候放入很多茶葉,濃茶中含有很多茶堿和咖啡因,刺激性太強會出現(xiàn)頭痛,失眠,對腸胃功能也不好。
2.不易喝隔夜茶
隔夜茶不要覺得扔掉可惜,隔夜茶容易滋生很多細菌,而且茶葉中含鉛,時間過久,含鉛量增加對人體有害。
3.不要空腹喝茶
有很多人喜歡早上一起來泡一杯茶,或者是吃飯前先喝點茶,空腹喝茶會沖淡胃液,對消化非常不利,而且還會營養(yǎng)蛋白質的吸收。
4.茶與藥不能同時吃
茶葉水解藥,本質上是茶中的咖啡因與某些藥物例如鎮(zhèn)靜,安眠的藥物相互抵制,所以最好是吃藥兩個小時之后不要喝茶。
5.生理期不能喝茶
女生來例假的時候失血過多,會出現(xiàn)缺鐵現(xiàn)象,而茶水中鞣酸會影響鐵元素的吸收。
6.不適宜溫度太高
溫度過高對于泡茶的容器有要求,而且過高的溫度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另外過燙的茶水容易燙傷刺激口腔。
7.孕婦不適宜喝茶
懷孕是個特殊時期,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對胎兒發(fā)育不好,而且影響鐵元素的吸收,造成貧血。
8.酒后不宜喝茶
我們可能見過喝醉之后喝點茶水具有醒酒作用,其實這樣的醒酒方式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因為茶葉的茶堿使乙醛從腎臟中直接排出。
9.胃潰瘍者不宜飲茶
我們都知道茶葉對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如果是胃潰瘍比較嚴重的患者禁忌飲茶的。以免加重病情。
以上小貼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4. 茶葉加工的技術條件
1、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無公害茶葉加工條件與衛(wèi)生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由茶樹鮮葉加工而成的綠茶、紅茶、緊壓茶、花茶類的無公害茶葉。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5009.11-1996 食品中總砷的測定方法
GB/T5009.19-1996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殘留量的測定方法
GB7718-1994 食品中標簽通用標準
GB/T8302-1997 茶 取樣
GB8321.1-1987 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一)
GB8321.2-1987 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二)
GB8321.3-1989 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三)
GB8321.4-1993 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四)
GB8321.5-1997 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五)
GB/T8321.6-1999 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六)
GB9679-1988 茶葉衛(wèi)生標準
GB9679-1989 食品包裝用原紙衛(wèi)生標準
GB14935-1994 食品中鉛限量衛(wèi)生標準
GB/T17331-1998 食品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nóng)藥多種殘留的測定
GB/T17332-1998 食品中有機氯和擬除蟲菊酯類農(nóng)藥多種殘留的測定
3、鮮葉的加工條件
3.1鮮葉盛裝容器必須潔凈、透氣、無污染、不緊壓,不得用塑料袋材料,運輸、貯存時也必須清潔衛(wèi)生。
3.2鮮葉、毛茶收購應嚴格行驗收標準,不得收購摻假,含有非茶類物質以及有異味、霉變、劣變的茶葉,或污染農(nóng)藥或其他物質等不符合衛(wèi)生要求的茶葉。拼堆和堆放地點應通風、干燥、潔凈、不得與化肥等其他雜物混合存放。
3.3環(huán)境條件
茶廠選址、廠區(qū)和建筑設計必須符合《中華我民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華我民共和國食品衛(wèi)生法》、《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茶廠應遠離糞池、垃圾場及排放三廢的工業(yè)企業(yè)等各種現(xiàn)有的與潛在的污染源。
3.4人員要求
參與無公害茶加工廠人員上崗前和每一年度均須體檢,健康合格者才能上崗。必須保持個人衛(wèi)生,禁止吸煙和隨地吐痰。
4、包裝材料
無公害茶葉的包裝料必須符合GB11680的規(guī)定。
5、無公害茶的衛(wèi)生要求
無公害茶葉的衛(wèi)生標準必需符合GB9679。
5.1感官要求
具有該茶類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異種物植物葉,不含非茶類物質,無異味,無異嗅,無霉變。
5.2衛(wèi)生指標見附表A,出口茶葉的衛(wèi)生指標見附錄A、附錄B。
6、檢驗衛(wèi)生
感官要求用感官方法檢驗,其余指標檢驗方法見附表A、附表B。
7、檢驗規(guī)則
7.1取樣與組批
7.1.1組批:請確定“批”的內容。
7.1.2取樣:按GB/8302進行
7.2制定規(guī)則
經(jīng)取樣檢測,如查有一項指標未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則判該批產(chǎn)品為合格。
8、標識
無公害茶葉的食品標簽必須符合GB7718的規(guī)定。
無公害 質量標準
5. 茶葉栽培與茶葉加工
茶葉是我國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型農(nóng)作物,具有非常悠久的種植歷史。在現(xiàn)代的茶葉種植過程中,傳統(tǒng)技術方法有一些落后,需要進行革新?lián)Q代,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管理方式來進行種植,這樣的話才可以更加提高茶葉的品質和產(chǎn)量,以滿足消費者的日益擴大的需求。
在具體的實際種植過程中,茶樹可以通過有性繁殖的方式來培育下一代,也可以通過無性扦插的方式來培育下一代,甚至在老茶園改造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嫁接的方式來進行升級改造。
現(xiàn)在茶園種植過程中要做到的幾個要點,首先要科學合理的施肥,對于秋冬天基肥的使用以及春天到秋天這個生長季節(jié)里,追肥的次數(shù)以及數(shù)量的管控。
其次要做好修剪工作,對于不同茶樹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修剪。修剪的方式主要有輕修剪,定型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臺刈等這幾樣。修剪要根據(jù)茶樹的生長狀況以及當?shù)氐膶嶋H種植情況來確定,不要盲目的去做。
再者就是要加強耕作除草管理。耕作除草是自古農(nóng)民都知道并且認真執(zhí)行的一項農(nóng)業(yè)管理措施,而且他也是一項經(jīng)常性的管理措施。耕作除草可以幫助茶園里的茶樹更加茁壯,健康的成長,能夠減少病蟲害發(fā)生的幾率,能夠提高土壤的疏松性,改善茶樹的呼吸生長能力。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加強茶樹的病蟲害防治。這項工作主要是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原則來進行管理,那么可以采用人工物理,生物化學等多樣化的手段,盡可能將茶樹的病蟲害防治在一個非常低水平下。
另外還要注意采摘的合理性,以及夏天的防曬,秋天的防凍和日常其他管理動作。總之茶樹在種植過程中確實要依靠更加科學先進的方式,才能夠獲得更好的品質和產(chǎn)量。你上次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
6. 茶葉加工工藝流程
我國通常把茶葉按照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六大基本茶類,外加再加工茶類與代用茶類,七個茶類的制作方法各有不同,詳述如下:
一、 綠 茶
綠茶是我國生產(chǎn)的主要茶類之一。歷史悠久,產(chǎn)區(qū)廣、產(chǎn)量多、品質好、銷區(qū)穩(wěn),這是我國綠茶生產(chǎn)的主要特點。
加工方法
綠茶制作過程雖因不同成品特色的制作要求不同各異,但主要過程是一致的。均分為殺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序。
根據(jù)殺青和烘干的方法不同,綠茶可分為炒青、蒸青、烘青、曬青四大類。其生產(chǎn)工藝流程如下:
A、炒青:鮮葉→炒鍋(滾筒)殺青→揉捻(做形)→炒鍋(滾筒)→干燥
B、烘青:鮮葉→殺青→揉捻→烘干(火爐或燒機)
C、蒸青:鮮葉→蒸汽殺青→揉捻→干燥
D、曬青:鮮葉→殺青→揉捻→曬干
1、殺青 在幾道主要的工序中,殺青是為徹底破壞細胞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便獲得綠茶應有的色、香、味;二是散發(fā)青氣、發(fā)展茶香;三是改變葉子內含成分的性質,促進綠茶品質的形成;四是蒸發(fā)一部分水分,使葉質變柔軟,增加韌性,便于揉捻成形。
2、揉捻 目的是為了卷緊茶條,縮小體積,為干燥成形打好基礎,適當破壞葉組織,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沖泡。
3、干燥 干燥是決定綠茶品質的最后一關?!案稍铩边@個名詞,在制茶過程中不能簡單的認為僅是除去茶葉中的水分,而是在蒸發(fā)水分的同時,除了外形上有顯著改變以外,葉內發(fā)生著復雜的熱物理變化。
二、 黃 茶
黃茶在古時候有兩種,一是茶樹品種的關系,芽葉發(fā)黃;二是制作中悶黃?,F(xiàn)在稱之為黃茶的主要根據(jù)有兩點:首先由工序中心“悶黃”作用而定;其次是由“黃湯黃葉”的品質特征來源。凡具備上述兩點,才稱得上黃茶。
加工方法
黃茶的制作技術要求,鮮葉嫩度和大小一致,制工精細,包裝考究。品質特征除了共同點黃湯黃葉外,各種黃茶的造形和香味各有特點。
黃茶的特色工序是“悶黃”。指在鮮葉殺青將酶的活性充分破壞后,使葉片在濕熱作用下,葉綠素破壞,多酚類化合物和其它內含物進行轉化,及發(fā)生非酶促氧化反應,便芽葉呈現(xiàn)黃色。總體說來,黃茶的制作工藝主要包括殺青→揉捻→悶黃→復揉→烘干幾道工序。從發(fā)酵程度上來說,黃茶屬后發(fā)酵茶。
在黃茶制作過程中,葉綠素是不穩(wěn)定的化合物,熱化學作用會引起氧化、裂解、置換等而被破壞,使綠色減少,黃色更加顯露出來,是黃茶呈現(xiàn)“黃湯黃葉”品質特征的主要原因。另外,糖類和氨基酸的含量都發(fā)生顯著變化,這些物質的轉化對黃茶的香味起著重要作用。
三、 黑 茶
黑茶是六大茶類之一,也是我國特有的一大茶類。生產(chǎn)歷史悠久,產(chǎn)區(qū)廣闊,銷售量大,品種花色很多。成品茶現(xiàn)有天尖、貢尖、黑磚茶、花磚茶、特制茯磚茶、湖北青磚茶、云南緊茶等。黑茶是我國的主要邊銷茶,又稱“邊茶”。主銷內蒙、西藏、新疆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加工方法
黑茶的初制,分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和干燥五道工序。其品質要求:外形條索卷折,色澤黃褐油潤,忌暗褐;內質香味純和,湯色橙黃,葉底黃褐,忌紅葉。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關鍵性工序,與紅茶的“發(fā)酵”不同,而是堆大堆緊,渥堆時間長,并先通過殺青,在抑制酶促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渥堆,是黑茶特有的制造技術。
黑毛茶經(jīng)分級整理后,便可壓制成型,制成形狀各異的成品黑茶。
四、 白 茶
白茶是福建省外銷特種茶之一。臺灣也有少量生產(chǎn)。白茶制法特異,不炒不揉。成茶滿披銀毫,呈白色,第一泡茶湯清淡如水,故稱白茶。
近代白茶據(jù)載已有二百多年歷史,1796年已有白茶生產(chǎn)。依鮮葉嫩度不同制成的成茶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純用大白茶或水仙品種肥芽制成的稱“銀針”;以大白茶品種的一芽二葉初展嫩梢制成的稱“白牡丹”;以菜茶嫩梢一芽二三葉制成的稱“貢眉”;制銀針時剝下的葉片制成的稱“壽眉”。
加工方法
白茶的制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干燥兩個主要工序,成品外形身披白毫,湯色清淡泛黃,滋味甜綿純爽,葉底微黃。從發(fā)酵程度上分,白茶屬微發(fā)酵茶。
五、 青 茶
青茶主產(chǎn)我國的福建、臺灣和廣東。青茶的品種花色眾多,皆以茶樹品種命名。烏龍品種采制的稱之為烏龍,水仙品種采制的稱之為水仙,鐵觀音品種采制的稱之為鐵觀音。同一茶樹品種因生長地區(qū)不同質量大不一樣,所以在青茶品種花色之前都冠以地區(qū)名稱加以區(qū)別。如安溪鐵觀音,武夷水仙,廣東鳳凰單樅等。
為了方便對外貿(mào)易,除了最優(yōu)和最差的品種外,其余的良種混合采制成一個花色品種,稱為“色種”。
加工方法
青茶總的制造過程是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干。其中做青是青茶的特有作業(yè)工序,是青茶品質特征形成的關鍵工序??梢哉f沒有做青工序也就沒有青茶的品質特征。
安溪鐵觀音
閩南青茶也是以茶樹品種命名,鐵觀音品種采制的稱鐵觀音,烏龍、水仙等品種采制的稱烏龍、水仙 。但是也有品種名稱與產(chǎn)品名稱不同的,如佛手品種采制的叫香椽,黃旦品種采制的叫黃金桂,還有許多混合品種采制的,制成的茶葉統(tǒng)稱為“色種”。
閩南青茶中,鐵觀音品質最佳,為閩南青茶之冠,而烏龍品質最差,其他花色居中。鐵觀音品種屬無性繁殖系,生長在福建安溪縣范圍內的品質最優(yōu),所以閩南青茶應以安溪鐵觀音為代表。
武夷巖茶
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縣的西南,山上多巖石,茶樹生長在山坑巖壑之間,采制的青茶稱為“巖茶”。巖茶外形條索粗壯緊實,色澤沙綠密黃,鮮潤光澤,泛“寶色”。不帶嫩葉和粗老葉,莖梗干凈。花果香郁高長,滋味濃醇甘爽,后味長具“巖韻”。湯色橙黃顯金圈。葉底肥厚、柔軟、透明、綠蒂黃底邊鑲紅。
廣東鳳凰單樅
廣東青茶主要產(chǎn)地是汕頭地區(qū),以潮安、饒平、陸豐為主產(chǎn)縣,產(chǎn)量占全省70%以上。主要品種有:廣東鳳凰水仙、梅占、茗花、奇蘭、黃旦、鐵觀音、烏龍以及福建水仙等20多個適制品種。其中鳳凰單樅以香高味深耐泡著稱,品質特佳,馳名中外。
鳳凰水仙的品質特征是:外形條索卷曲緊結而肥壯,色澤清褐,湯色黃艷而顯綠,滋味鮮爽濃郁甘醇,有天然花香,葉底青葉紅鑲邊。耐沖泡,連泡十余次,仍有香氣,甘味久遠。
臺灣烏龍
臺灣除烏龍茶外,還有包種,變色程度比烏龍輕,其制法與烏龍相類似。另外臺灣還有鐵觀音品種,仿安溪鐵觀音制法。在青茶類中,臺灣烏龍茶變色程度最重,紅色部分占全葉的56%,甚至達60~70%,包種為最輕,為13%,臺灣鐵觀音居中,為30%左右。
臺灣烏龍,白毫較多,呈銅褐色,湯色橙紅,滋味濃醇,尤以馥郁的清香冠臺灣各種茶類之上。因臺灣氣候溫暖,一年可四季采摘,春茶因雨水過多,色澤、湯色皆不好,香氣低,品質最劣。夏茶晴天多,品質最好,湯色鮮麗,香味濃烈,形狀整齊,白毫多。秋茶品質次于夏茶,但香氣較高。冬茶品質和春茶相似,香低,次于春茶。
六、 紅 茶
紅茶是我國生產(chǎn)和出口的主要茶類之一,素以香高、色艷、味濃馳名世界。我國紅茶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切細紅茶和紅磚茶等。
加工方法
紅茶的制作分萎調→揉捻→發(fā)酵→干燥四道基本工序。各地工夫紅茶形質雖異,但其制法基本相同。鮮葉加工過程,是根據(jù)鮮葉內在的化學成分及其變化規(guī)律,人為地創(chuàng)造變化條件,促進紅茶特有的色、香、味、形的形成。鮮葉加工是一個復雜的發(fā)展過程,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對紅茶色、香、味的形成起主導作用。
在紅茶制作中,“發(fā)酵”工序是其品質特征形成的重要工序。目的在于促進內含物發(fā)生深刻變化。為形成紅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質準備基質。紅茶發(fā)酵的實質是以多酚類化合物深刻氧化為核心的化學變化過程。這一化學變化的結果,就是產(chǎn)生茶黃素、茶紅素以及茶褐素等產(chǎn)物,從而形成了紅茶“濃、強、烈”及“紅湯紅葉”的品質特征。
七、再加工茶(代表:花茶制法)
花茶是選用香花和茶葉窨制而成,亦稱熏花茶或香花茶,簡稱花茶。
花茶種類繁多,一般以所用香花定名,主要有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白蘭花茶、玳玳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等。上述每種花茶又因所用茶類(原料)不同,有著各種不同的產(chǎn)品。如茉莉大方、玫瑰紅茶、桂花烏龍、桂花龍井等等。
各種花茶的香味各具特色,但對于花茶的品質要求是基本一致的。高級花茶均要求香氣鮮濃、持久純正;滋味濃醇鮮爽;湯色清徹明亮;葉底嫩勻明亮。
加工方法
花茶種類很多,窨制方法大同小異。茲以茉莉花茶為例,略述窨花技術。
窨制程序:茶坯→復火→白蘭花打底→窨茉莉花→通花散熱→收堆續(xù)窨→出花篩分→烘干。
(1)、茶坯處理 主要為茶坯烘干和冷卻。烘干的目的有二:一為茶坯干燥,增加吸香能力;二為烘后保持一定茶溫,便于香花吐香。
(2)、鮮花處理 采花時間宜遲不宜早,因為茉莉花習性是夜間開放,故在下午3點左右開采最宜,從而既保證了鮮花在夜間準時開放,又能保證了鮮花足夠的成熟度。鮮花采摘后,要及時進行分級與“養(yǎng)花”。
(3)、花茶窨制 茶坯攤置與鮮花養(yǎng)護工作完畢,便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窨制。
窨花拼和 將茶坯與鮮花按一定的比例拼和,一般每一窨次每擔茶坯下30~50斤鮮花為宜,但也有高檔茶下 80斤甚至更多的。拼和拌勻后一般以625px左右的堆高為宜,從而使茶堆在鮮花呼吸作用下逐步升溫,完成鮮花吐香、茶坯吸香的過程。
通花散熱 由于鮮花呼吸作用,窨品堆溫度會不斷升高,但溫度過高會使鮮花吐香停滯而產(chǎn)生“悶死”或“燒花”現(xiàn)象,故當窨品堆溫度達到45OC左右時,要適時將窨品堆攤開,散發(fā)熱量,這種方法叫“通花散熱”,簡稱“通花”。正確掌握在窨品的“通花散熱”,是提高花香味濃、鮮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收堆續(xù)窨 通花散熱后,當窨品溫度下降到35~38OC時,為使茶葉繼續(xù)吸收花香,再將攤開的窨品重新堆起來,這一過程叫做收堆續(xù)窨。
起 花 當鮮花的大部分香氣被茶坯吸收,花瓣也趨于萎蔫時,要將花與茶坯進行及時的分離,以防花渣產(chǎn)生的氣味污染茶坯。起花操作時間要盡量縮短,并對起花后的茶坯及時干燥。
復火干燥 茶坯在吸收花香的同時,也吸收了大量水分,一般由原來的5%左右升至13~15%。此時的茶坯不僅含水量高,而且有一定的溫度,極易氧化變質,因此要及時干燥。
以上過程,在窨花技術上稱為“一窨”,如此反復則為二窨、三窨,一般花茶檔次越高,窨次越多。
提 花 經(jīng)過一至多次窨花的茶葉,最后用少量的鮮花(一般按8~10斤/擔)再窨一次,此次窨花不經(jīng)“通花”,當茶坯含水量達到成品要求時即行“起花”,且不用干燥而成成品。此謂提花。
提花的主要目的是增強花茶的表面香氣,以提高花茶的鮮靈度。提花對花的要求非常高,必須選粒大飽滿、花色潔白、質好的鮮花,水花不能用于提花?;ú璧闹谱鞴に囍兄恍枰淮翁峄?,有些高檔茶甚至不提花而直接出成品。
八、代用茶
代用茶:是指選用可食用植物的葉、花、果(實)、根莖等,采用類似茶葉的飲用方式(通過泡、煮等方式來飲用)的一類產(chǎn)品的俗稱。代用茶分為葉類、花類、果類和根莖類以及多方配伍類等多種成品形態(tài)。
同于茶的飲用方式,一般由衛(wèi)生部規(guī)定的食品分類中的“藥食同源類”、“可用于保健品類”兩類物品中的單種或多種物品組成,用這些植物的根、莖、葉或者果實制成的茶制品。單品初制多由烘干制作而成,然后以達到不同的保健目的而單方或多方配伍供人飲用。
7. 茶葉初加工方式
目前,六堡茶按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傳統(tǒng)工藝六堡茶”和“現(xiàn)代工藝六堡茶”。(有的茶友也會把它們稱為“農(nóng)家茶”和“廠家茶”)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兩種工藝的六堡茶,在購買的時候又應該如何選擇呢?(內容有點長,望愛茶愛學習的你耐心讀完)
1.從歷史中看工藝的發(fā)展
首先,我想帶大家先來回顧一下歷史,看看為何如今市場上會出現(xiàn)兩種工藝的六堡茶。
大家都知道,六堡茶歷史悠久,但在過去,關于其制作工藝的文字記載卻十分稀少,如今我們也只能從一些老制茶人的口中,或者從相關學者的研究資料中梳理出六堡茶工藝的發(fā)展歷程??v觀歷史,我認為六堡茶工藝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重要的階段:
階段一:清中期 ~ 20世紀50年代(關鍵詞:堆悶、炊蒸壓簍)
在清朝中期,大量的華人為了謀生計、躲避戰(zhàn)亂,漂洋過海遷徙到南洋。因為當?shù)貧夂蜓谉岫酀?,具有祛濕功效的六堡茶在南洋開始盛行。這個商機被敏銳的本地和廣東商人察覺,他們很快便開始進入六堡鎮(zhèn)設莊收茶,然后把茶葉沿著水路(茶船古道)運往穗港澳等地,經(jīng)過重新包裝后銷往南洋。
在過去,六堡茶的制作工藝相對簡單,都是按照舊法相沿,經(jīng)過殺青和烘干后,便售于茶行或者茶販。但隨著六堡茶出口量的擴大,六堡茶的制作工藝開始有了發(fā)展。
▲茶船古道線路圖
首先,因為當時生產(chǎn)力有限,茶農(nóng)每天會有一部分的茶葉來不及當天制完,只能把它們揉捻后堆放在一起,等第二天再處理。很快,大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夜堆悶的茶葉,苦澀味大大減輕,滋味變醇厚,口感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于是茶農(nóng)便把“堆悶”加入到了六堡茶的制作工序中。
此外,為了節(jié)省茶葉長途運輸空間,減少茶葉在運輸過程中的壓碎損耗,茶商們決定把茶葉炊蒸變軟,然后壓入竹籮。想不到這么一個偶然的操作,讓六堡茶的口感變得更醇和。因此,后來大家把“炊蒸壓籮”也作為了制作六堡茶的一道特有的工序,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這一時期,六堡茶的工藝逐步發(fā)展為:殺青、揉捻、堆悶、復揉、烘干、炊蒸壓籮晾置、晾干。這基本上就是如今我們所稱的“傳統(tǒng)工藝”。
階段二:20世紀50年代(關鍵詞:焗堆工藝、入窖陳化)
20世紀50年代初,國家開始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政策。與此同時,中國茶業(yè)公司廣州分公司在梧州設立辦事處,并在梧州的角嘴路設立茶葉精制工廠(即后來的梧州茶廠),負責六堡茶的加工生產(chǎn)。
大量的六堡毛茶被運送到茶廠,經(jīng)過統(tǒng)一的加工生產(chǎn)后,再運到穗港澳轉運出口。這個時期的六堡茶工藝,在沿用過去做法的基礎上,茶廠對蒸茶的工具進行了改進、對茶葉篩分與除雜的工藝也進行了完善。
此外,因受到過去“堆悶”和“炊蒸壓籮”的啟發(fā),在最后的炊蒸壓籮之前,再增加了一道“焗堆”的工藝。所謂“焗堆”,就是把經(jīng)過炊蒸的茶葉堆在一起。其目的是為了讓茶坯在濕熱作用下進行發(fā)酵,改善滋味和湯色。
同時,因茶廠坐落在珠山腳下,那里的防空洞自然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存放茶葉的地方。茶葉被蒸壓入籮后,都會放到防空洞里晾置陳化。久而久之,大家發(fā)現(xiàn),防空洞優(yōu)良的溫濕度和微生物環(huán)境更有利于六堡茶的陳化,經(jīng)過入窖的六堡茶,有著獨特的風味。因此,“入窖陳化”成為了制作六堡茶的一道重要工序。
在這一時期,六堡茶的工藝逐步發(fā)展為:殺青、揉捻、堆悶、復揉、烘干、除雜、篩選、初蒸、焗堆、復蒸、壓籮、晾置、入窖陳化。
▲梧州茶廠的茶窖
階段三:20世紀60 ~ 90年代(關鍵詞:冷發(fā)酵、渥堆工藝、成形)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香港茶商反饋當時工藝生產(chǎn)出來的六堡茶湯色不夠紅濃明亮,不能很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
于是,在當時中國茶葉出口公司廣西省支公司的領導下,組織技術力量對生產(chǎn)工藝進行研究,改進發(fā)酵工藝,嘗試以“加水”冷發(fā)酵的渥堆方式取代原有的“焗堆”熱發(fā)酵。
1958年,試產(chǎn)現(xiàn)代冷水渥堆工藝的六堡茶獲得成功,同年開始部分量產(chǎn),直至1965年開始全面采用。至此,“加水”的冷發(fā)酵工藝與原“焗堆”的熱發(fā)酵工藝共同成為了六堡茶精制加工的兩大分支,六堡茶的“現(xiàn)代工藝”開始成形。
▲早期照片,渥堆車間里工人們正對茶堆灑水進行發(fā)酵(麥朝樞攝)
階段四:二十世紀末 ~ 至今(關鍵詞:成熟穩(wěn)定、標準化、創(chuàng)新)
2000年前后,普洱茶的興起帶動了國內的黑茶熱,六堡茶在國內的銷量開始逐步增大,為了提高六堡茶的產(chǎn)能,穩(wěn)定茶葉的品質,各家茶企在各自生產(chǎn)設備和流程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進和完善,但整體的制作工藝跟上述第三階段基本保持一致,相對而言,生產(chǎn)技術要比以前更加成熟。
同時,因為國內市場需求呈多樣化,除了現(xiàn)代工藝的六堡茶,用過去舊時候工藝制作的六堡茶也有不少追捧者。于是,兩種工藝的六堡茶在市場上并存,共同豐富著六堡茶這一品類,滿足著國內廣大六堡茶愛好者的需求。
后來,相關部門為了規(guī)范和統(tǒng)一整個六堡茶行業(yè),先后制定并發(fā)布了十多項六堡茶標準。這意味著,六堡茶制作工藝進入了成熟與穩(wěn)定發(fā)展的階段。
現(xiàn)代工藝:
傳統(tǒng)工藝:采用殺青、初揉、堆悶、復揉、干燥、篩選、拼配或不拼配、汽蒸或不汽蒸、壓制成型或不壓制成型、陳化或不陳化,不經(jīng)渥堆發(fā)酵的工藝。
2.如何正確看待兩種工藝?
從上面的歷史背景中,我們可以看到,六堡茶的工藝是伴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在不斷的發(fā)展,現(xiàn)代工藝是在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而來,兩種工藝一脈相承。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們分別代表著六堡茶制作工藝的歷史與現(xiàn)狀。
在最近十多年,六堡茶在國內的銷量日益增大,為了滿足更廣泛的人群需要,茶企們也開始在制作工藝上做出了很多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更多符合不同人群的六堡茶新品類。所以,我們要用“變”的思維去看待六堡茶工藝的發(fā)展。
今天的傳統(tǒng),是昨天的現(xiàn)代;
今天的現(xiàn)代,是明天的傳統(tǒng)!
3.兩種工藝該如何選擇?
食物都分寒、涼、溫、熱的屬性,六堡茶因兩種工藝上的差別,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茶性,飲用六堡茶必須與個人體質特征相搭配,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傳統(tǒng)工藝六堡茶因為只經(jīng)過“堆悶”,而沒有經(jīng)過渥堆發(fā)酵,所以發(fā)酵程度較輕,茶性涼,飲用后能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功效,所以適合熱性體質的茶友。但經(jīng)過長期陳化或者選用“焗泡”的方式,其茶性可以轉溫。
現(xiàn)代工藝六堡茶發(fā)酵程度相對要高一些,茶性溫,飲用后有溫中、補虛、祛寒的作用,適合寒性體質的茶友。
除此以外,大家還可以根據(jù)天氣、季節(jié)的變化,選擇不同茶性的六堡茶。
隨著六堡茶在國內市場的進一步擴大,相信它的制作工藝還會有不斷的發(fā)展。六堡茶微刊將會為大家講述更多關于六堡茶工藝的知識,請大家保持關注。
8. 茶葉生產(chǎn)條件
茶葉是現(xiàn)在每家每戶的必備飲品,是招待客人的必須品,并且中國的茶道文化歷史悠久。尤其是喜歡喝茶的人們,圍著茶桌談經(jīng)論道。茶水是很好的調理身體疾病的飲品,可以清楚腸道的垃圾,在養(yǎng)生的方面,有著很好的效果,現(xiàn)在就來學習茶葉的種植技術。
一、茶樹種植
1.茶園選擇
若是荒山、荒坡,只要成片地生長有鐵芒箕、映山紅、油茶、松樹、楊梅等植物的一般呈酸性,可以種茶;
茶樹是深根作物,其根系發(fā)達,根系的垂直深度可達1米以上,其中吸收根主要分布在0-50厘米土層;因此深厚的土層是創(chuàng)造茶樹根深葉茂的先決條件。一般要求茶園土壤土層深度至少在60㎝以上,并且底土無硬盤層。
一般選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最高不能超過1600米。坡度最好選在25℃以下的坡地及丘陵地區(qū),高山陡坡也不要超過30℃。
2.移栽定植規(guī)格
(1)定植規(guī)格:雙行雙株,大行距150cm,小行距0.33cm,窩距35cm,即150㎝×33㎝×35㎝。每畝植苗4000株左右 。
(2)移栽要領: 移栽時,茶苗根部先打新鮮黃泥漿,放入茶苗并讓根系鋪開,回填深層土壤覆蓋,用腳踩緊土壤。
分層填土踩緊2至3次,蓋土深度一定要達到13~17厘米,確保栽深栽緊。移栽后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中小葉品種留5~7片葉,大葉品種留3~5片葉,保證修剪后茶苗露土部分最高超過15厘米。注意四不栽“地不平不栽,土不碎不栽,土不潮濕不栽,病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
二、幼苗期管理
(1)抗旱、防凍保苗:茶苗移栽后,要保持茶園土壤濕潤。一周內無雨,要及時澆水抗旱保苗。此外,培土壅根、茶園灌水等對預防凍害,也有很好效果。
(2)茶園行間鋪草覆蓋:防止水土流失、 抑制雜草生長、穩(wěn)定土壤的水熱變化、增加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
(3)補苗: 新建茶園,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窩斷行現(xiàn)象,必須抓緊時間在建園1-2年內將缺苗補齊,否則難以補上。最好采用同齡茶苗補,補植后要澆透水。
(4)勤除雜草: 茶苗移栽后要及時除草,用手拔除茶苗附近雜草。
三、定型修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
當移栽茶苗高達30cm以上,莖粗3mm以上時,在離地面15-20cm處留1-2個較強分枝,剪去頂端新梢。
第二次定型修剪:
在上次修剪后一年進行。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剪后茶樹高度為30-40cm。修剪時注意剪去內側芽,保留外側芽,以促使茶樹向外分枝伸展。
第三次定型修剪
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進行,若茶苗生長勢旺盛也可提前。用籬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即離地面40-55cm處水平剪除上部枝梢,促進骨干枝正常生長。
四、投產(chǎn)茶樹修剪
(1)輕修剪
輕修剪目的:刺激茶芽萌發(fā),解除頂芽對側芽的抑制,使樹冠整齊、平整,調節(jié)生產(chǎn)枝數(shù)量和粗壯度,便于采摘、管理。
修剪時間:秋茶停采后的11月上旬-11中旬進行
修剪方法:茶季結束后剪去3-5cm樹冠,修剪宜輕不宜重,否則會推遲春茶開采期,造成春茶減產(chǎn)。
(2)深修剪
每隔4-5年一次,剪去樹冠10-15cm枝葉,留高80-90cm,可在春末夏初成或年底(3月、11月)
修剪的枝葉有機質含量很高,養(yǎng)分含量豐富,是茶園很好的有機肥源;每年修剪的枝葉應設法歸還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壤,也可直接鋪于土壤表面。
(3)重修剪:對象是未老先衰的茶樹和一些樹冠雖然衰老,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較強的生育能力、樹冠上有一定綠葉層的茶樹 。
常用的深度是剪去樹高的1/2或略多一些,留下離地面高度30~45cm的主要骨干枝 。
(4)臺刈:茶樹必須是樹勢十分衰老,采用重修剪方法已不能恢復樹勢,即使增強肥培管理產(chǎn)量仍然不高,茶樹內部都是粗老枝干,枯枝率高,起骨架作用的莖稈上地衣苔蘚多,芽葉稀少,枝干灰褐色,不臺刈不足以改變樹勢的茶樹。一般采取離地面5~10cm處剪去全部地上部分枝干。
臺刈要求切口平滑、傾斜、不撕裂莖稈,必須選用鋒利的彎刀斜劈或手鋸鋸割,也可選用圓盤式割灌機切割。盡量避免樹樁被撕裂,以防止切口感染病蟲,而且破裂部分會有較多雨水滯留,影響潛伏芽的萌發(fā)。
五、施肥
追肥:
1.定植當年9月,畝施茶葉專用肥5kg。
2.第二年畝施茶葉專用肥15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3.第三年畝施茶葉專用肥25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4.第四年畝施茶葉專用肥30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5.投產(chǎn)后,每年每畝施不少于40kg茶葉專用肥。
追肥施肥要結合中耕除草進行,開溝離樹體20公分,溝深不低于5-10cm,施后蓋土。
基肥:每年11月中旬結合冬季深耕把雜草、枯枝、表土等雜物與有機肥1000kg,同時配施茶葉專用肥,開溝深施,溝深寬不低于25cm,施后蓋嚴。
六、采摘
幼齡樹:當三次定型剪后,樹高70cm以上時,新梢長
一芽五、六葉以上時,實行采高養(yǎng)低、采中養(yǎng)邊,摘去頂端一芽一二葉,留3-4葉,著重養(yǎng)蓬。
成齡樹:采高留低,采主枝留側枝,采中間留兩邊,以采為主,采養(yǎng)結合。